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推荐朋友
网站首页|组织机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创业就业|资料下载|青马工程|规章制度|荣誉墙
最新消息 · 贵州民族大学第十九届“芙蓉学子•榜样力量”优秀大学生    2024/12/11      · 喜报│我校在2024年贵州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喜获佳绩    2024/12/06      · 关于推选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评选结果公示    2024/06/12      · 关于推选2024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 志愿服务团评选结果公示    2024/05/29      · 2024年贵州“中国飞天梦——科普贵州行”航空航天科普主题活动    2024/05/17
 
志愿者风采
 
民大青年盛夏行 | 寻访民族记忆,守护百年剪纸纹样
2024-07-20 00:00   贵州民族大学团委 审核人:

 台江县被誉为天下苗族第一县,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我国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我国各民族非遗保护传承,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贵州民族大学“多彩贵州·石榴花红”民族团结进步宣讲队于2024年7月19日、20日在台江县开展了民族文化寻访活动,并在非遗传承人家中进行了苗族剪纸纹样的数字化采集工作。


宣讲队成员在台江县翠文园民族手工艺市场与苗族剪纸传承人张思英合影


宣讲队成员寻访第一站来到台江县翠文园民族手工艺市场。在台江县苗族剪纸非遗传承人邰馨慧的介绍下,宣讲队成员见识了制作一件苗族传统服饰所需要的染料、布料、剪纸纹样、针线、半成品绣片、装饰铜片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的制作步骤都可以通过直接购买半成品而省略,极大地缩短了一件苗族服饰的生产时间。但是在市场调研中,通过与市集中手工艺人的访谈,宣讲队员也发现苗族剪纸纹样依靠原始纹样的复印,大部分手工艺人不掌握苗族剪纸的技艺,同时不了解技艺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这不禁让人担忧文化的传承问题。


苗族剪纸传承人张思英为宣讲队成员介绍其剪纸作品


宣讲队成员针对苗族服饰中的纹样内涵进行调研访谈



宣讲队成员针对苗族男性头饰制作进行调研访谈


宣讲队成员走进台江苗族刺绣博物馆,了解台江平绣、打籽绣、皱绣、扭角绣、破线绣、辫绣、锁绣、马尾绣等不同刺绣绣法和不同苗族支系服装的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在苗族刺绣博物馆中还展览着一幅22米的织绣长卷《锦绣台江》。这幅宏伟的绣卷被赞誉为“苗族清明上河图”,由八个乡镇的百名非遗苗绣传承人共同完成。据邰馨慧介绍,这幅“苗族清明上河图”不仅展现了精美的绣法和精致的图案,更重要的是展现了一年中台江苗族群众生产生活的场景,蕴含着苗族人民的文化信仰和生活观念。


邰馨慧作为台江县县级非遗传承人为宣讲队队员介绍苗绣中的不同绣法


博物馆中陈列的《锦绣台江》作品


宣讲队成员在台江县苗族刺绣博物馆合影留念


一件苗族传统服饰的产生通常需要经历种桑养蚕、纺线、织布、采草(板蓝根草)、制作蓝靛泥、染布、剪纸、刺绣、裁缝、成衣这几个环节。而剪纸是各种刺绣的底样、蓝本和第一道工序。为加强对苗族剪纸文化的理解,宣讲队队员在第十四代苗族剪纸刺绣代表性传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再美的带领下,来到苗族剪纸传承人张思英的家中,参观其家族传承下来的剪纸纹样。打开尘封的报纸,一张张剪纸作品虽然部分有些破损,但大部分仍旧保存完好,精湛的剪纸工艺和纹样中展现的想象力让人叹为观止。杨再美老师介绍道:“我的奶奶王安丽当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21位民间剪纸天才传承人之一,作品曾被列入《中国民间剪纸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图像文本》。这些都是她在世时的精品剪纸作品,距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宣讲队成员将这些剪纸作品陈列开来发现,大部分剪纸纹样已经在民间看不到了。为此,宣讲队队员在得到张思英老师和杨再美老师的授权后决定对这些纹样进行数字化的采集。采集过程中,宣讲队成员将堆叠的剪纸作品一张张铺陈开来,并且将部分无严重破损的剪纸作品尽量还原并压平,方便进行纹样采集。经过一个下午的努力,剔除了部分重复纹样后,宣讲队成员共采集了200余份纹样。


苗族剪纸传承人张思英展示王安丽老师遗作


省级非遗传承人杨再美向宣讲队成员介绍纹样内涵


省级非遗传承人杨再美向宣讲队成员介绍不同剪纸作品的应用场景


宣讲队成员进行王安丽老师剪纸纹样的数字化采集


活动结束,宣讲队员们纷纷表示瑰丽的民族文化中蕴含着各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和精神价值,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仍存在传承困境,需要得到更多地关注和更大力度地保护。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传承发展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将用行动召唤更多青年接力前行,让青年成为非遗传承新力量,赋予传统非遗文化新的内涵。


关闭窗口
 
 
 
 
 
   

共青团贵州民族大学委员会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电话:0851-83610250  邮箱:22023887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