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八名青年志愿者组织成调查小队,走进翰林社区与印象山水小区,以入户访谈形式参与贵州省福泉市国家通用语言使用情况调查,为推动普通话普及、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力量。
本次入户调查目的,在于精准摸清福泉市居民的语言能力与素养底数— —从不同年龄段、学历层次人群的普通话使用频率,到方言与通用语言的应用场景差异。

调查工作合影
志愿者们带着调查问卷与真诚态度,与居民们展开深入交流,在对话中捕捉福泉市语言使用的真实图景。
在翰林社区,熊婆婆作为首位受访者,积极配合志愿者,分享个人语言使用习惯。她因文化水平有限,日常交流以本地方言为主,普通话则是早年在校零星学习及后续与外地来客交流时积累,表达虽吃力但态度热情。交流中,熊婆婆还讲述了福泉当地过年传统习俗,包括贴春联讲究与特色美食制作。此次访谈不仅让志愿者收集到珍贵调查资料。

社区网格员带领推普小组进行入户调查
在印象山水小区,一位经营修车厂的住户则向志愿者展示了另外不同的语言使用情况。高中学历的他,因早年在外务工,已习惯用普通话交流;如今日常虽已本地语言为主,但普通话表达流畅自然、逻辑清晰。他表示,厨务工期间积累的实践经验外,还会通过短视频、新闻等渠道主动学习普通话,提升表达能力。

推普小组在为被调查人做讲解
调查收集的居民学历、职业与普通话使用能力关联数据,以及方言与通用语言场景应用差异等信息,将为后续制定语言推广策略提供重要依据,例如针对普通话基础薄弱群体开展“方言+普通话”对照式培训,为有学习意愿居民组织线上线下结合的普通话兴趣班,确保语言培训贴合实际需求。
一审一校:李枝祥
二审二校:史渊
三审三校:王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