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推荐朋友
网站首页|组织机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创业就业|资料下载|青马工程|规章制度|荣誉墙
最新消息 · 2025年贵州民族大学校院两级学生会(研究生会)服务学生项目大赛复赛结果公布    2025/08/26      · 就业起跑线2025年贵州共青团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系列讲座    2025/06/27      · 贵州民族大学关于推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的公示    2025/06/24      · 共青团贵州民族大学委员会举办“挑战杯”省赛培训讲座暨省赛模拟答辩    2025/06/17      · 贵州民族大学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校级选拔赛结果公示    2025/06/17
 
社会实践
 
青春实践派 民大青年助黔行 | “中国茅台·国之栋梁”茅台学子公益行 探秘苗乡根脉 赓续文化薪火
2025-11-13 15:20   共青团贵州民族大学委员会 审核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推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日益成为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发展的时代使命。近日,贵州民族大学“中国茅台·国之栋梁”茅台学子公益行“非遗传承 数智赋能”团队赶赴台江县施洞镇和台江融媒体中心开展实践活动。

在贵州河湾研究院内,安红老师为团队团队系统介绍苗族的历史与文化,团队成员了解了苗族文化保护、研究与传承的系统性工作,从展厅地图上标注的苗族迁徙路线中,读懂民族坚韧的生存史,触摸苗族信仰体系里对生命的敬畏与哲思,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智慧与生命力

安红老师讲解苗族的迁徙历史

团队多次和苗绣非遗传承人刘秀发老人进行交流。在其创办的“微型苗绣博物馆”内,64岁的刘秀发向团队讲述了苗绣蕴含的深厚文化及其个人的坚守历程。“我们苗族没有文字,就用刺绣来讲故事。”她介绍道。从创世神话中的蝴蝶妈妈,到民族英雄张秀眉、务么席,这些源远流长的故事,经由她灵巧的手指在一针一线间活灵活现,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队员们与刘秀发老人交流苗绣

刘秀发老人的作品深受海外友人喜爱,不仅有效宣传了当地苗绣文化,也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她还积极教授当地妇女刺绣技艺,并将承接的订单分发给绣娘们,切实增加了她们的收入来源。

刘秀发老人向队员介绍刺绣作


团队还拜访了当地著名的古歌师故耶(苗名)。团队成员跟随84岁的故耶老人上山农忙。歌师完成喂鸡、牵牛等农活后,回到镇里为大家现场演唱苗族古歌《野猪打官司》,并详细讲解古歌蕴含的历史故事,内容吸引了团队成员的兴趣。交流中,故耶老人讲述了自己学习古歌的故事和古歌中智慧。团队成员认真记录,大家触摸到苗族古歌代代相传的温度,更读懂了非遗传承背后的坚守与深情。

成员们清晨上山

歌师唱古歌现场

团队还前往城镇的集市调研。集市内人来人往、交易活跃,各类苗绣银饰制品琳琅满目、特色鲜明。热闹的赶集展现出了乡村市场充满活力的图景。团队也借机向大家讲解并发放了政策宣传页。

施洞赶场现场

随后,团队拜访了贵州银饰工艺大师吴智老师。吴智于2010年受聘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建立工作室,系该院首位入驻的工艺大师,其作品曾多次获得各类比赛大奖,团队参观了其获奖作品,并了解了其学艺和创作背后的故事。

吴智老师作品

实践过程中,施洞镇政府与团队召开座谈会。镇党委书记李显兴在会上肯定了团队工作,系统介绍施洞镇历史沿革及未来发展规划,使团队对当地传统文化保护与乡镇发展规划有了清晰认识。会后,团队体验了非遗蜡染。

20C0D

团队成员与施洞镇书记开展座谈

398AC

施洞镇书记与团队成员进行合照

1C12E

团队成员蜡染体验

最后一日上午,团队来到了台江县融媒体中心,张净副主任为团队介绍了融媒体的发展历程、运作机制和未来展望,让团队成员对台江的发展和非遗的保护有了更加全面深入了解。

27FFE

团队成员与融媒体老师们合影

下午,团队在台江县的老街和商贸城对技艺精湛的手艺人及居民进行了传单发放和非遗保护政策讲解。

1DFDA

队员向当地人发放传单并讲解

从聆听迁徙史诗到触摸绣针银线,从跟随歌师农忙到走访匠人工作室,每一段经历都是对“非遗传承”的生动诠释。团队将继续以青年之力为非遗注入数智活力,也让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绽放新的光彩。



一审一校: 李枝祥

二审二校: 史 渊

三审三校: 王布云


关闭窗口
 
 
 
 
 
   

共青团贵州民族大学委员会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电话:0851-83610250  邮箱:22023887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