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推荐朋友
网站首页|组织机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创业就业|资料下载|青马工程|规章制度|荣誉墙
最新消息 · 2025年贵州民族大学校院两级学生会(研究生会)服务学生项目大赛复赛结果公布    2025/08/26      · 就业起跑线2025年贵州共青团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系列讲座    2025/06/27      · 贵州民族大学关于推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的公示    2025/06/24      · 共青团贵州民族大学委员会举办“挑战杯”省赛培训讲座暨省赛模拟答辩    2025/06/17      · 贵州民族大学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校级选拔赛结果公示    2025/06/17
 
社会实践
 
青春实践派 民大青年助力黔行|探寻红色文化传承创新路径
2025-10-25 13:23   团委 审核人:

探寻红色文化 传承创新路径

青春实践派 民大青年助黔行

  7月16日,贵州民族大学“红色文脉,研行振兴”实践团在花茂村开展第三天实地调研,通过走访红色研学基地、非遗工坊等场所,与当地文化传承人深入交流,系统考察红色文化保护现状与创新发展模式。

4F0B1


团队成员与花茂村红色文化代表人杨波合影

3D386


“花苗田”研学基地室内部分场景图片

  实践团首站来到"花苗田",具创始人杨波介绍,基地以红色文化和乡愁记忆为主题,开发了"重走长征路"情景模拟等沉浸式研学课程,并设立红色故事展馆。"我们通过情景再现,让青少年身临其境感悟红色精神,"杨波说,"要永远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革命故事。

586CD


团队成员对土陶传承人母先才进行专题采访

    在母先才土陶工坊,这位省级非遗传承人向实践团展示了创新改良的陶艺作品。"以前用柴煤烧窑,污染大、次品多,"母先才回忆道,如今工坊已全面采用电窑烧制。他特别提到,红色研学团队常来体验陶艺,为"红色文化+非遗技艺"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726BF


团队成员对“花茂人家”古法造纸工坊工作者张梦滢进行专题采访

42E2F


“花茂人家”造纸工坊成品展示图片

  实践团来到古法造纸坊,张梦滢现场展示了创新的纸浆画技艺。传承人张胜迪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需求开发出这项新技艺。作品生动展现了花茂村的乡愁记忆和红色文化,为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融合提供了典型案例。


 实践团指导老师赵晋表示,此次调研发现花茂村通过“文化+体验”“非遗+产业”“传统+科技”的路径,成功激活红色资源。后续团队将整理访谈资料,形成调研报告,为当地红色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一审一校: 李枝祥

二审二校: 史   渊

三审三校: 王布云














关闭窗口
 
 
 
 
 
   

共青团贵州民族大学委员会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电话:0851-83610250  邮箱:22023887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