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16日,为探索古法造纸的文化奥秘,探寻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脉络。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石榴籽联盟”民族团结进步宣讲队前往有着“古法造纸活化石”之称的荔波尧古村,拜访了当地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法造纸技艺传承人覃吴祥师傅。

荔波尧古村

尧古村风景
尧古村盛产的泡竹是布依族古法造纸的重要原料。这项传承180年的技艺完整保留了传统工艺,所制祭祀纸曾远销广西多地,是村民的重要经济来源。然而,由于工序繁复、收益有限,这项技艺如今面临传承断层、知名度下降等问题,年轻一代对其了解日渐减少。

覃师傅向队员介绍造纸成品
实践团到达非遗传承人覃吴祥老人的家门口,覃师傅热情地邀请实践团师生进入家中作客,并向实践团展示了自己的造纸成品。覃吴祥爷爷耐心地给我们介绍了造纸技艺的家族传承,他说道“古法造纸技艺是从我爷爷那里学过来的,然后传到了我父亲那一辈,接着就到我。我现在已经把技艺传授给了儿子,以后就由他来传承了”。

覃师傅的造纸工坊

覃师傅介绍造纸原料浸泡工序

覃师傅用他制作的“铁牛”石磨碾碎原料

覃师傅将纸浆放入抄纸池
覃师傅在工坊为宣讲队详细演示了传统造纸流程:先将泡竹劈开捶成竹篾,用石灰水浸泡四个月;待纤维软化后碾碎,再沤制一个月。接着将纸浆混合野糯叶粉,用纸帘抄制成型,经压水、晾晒五至七日,最终制成柔韧的成品纸,日产量可达千张。

指导老师在覃师傅的指导下体验抄纸

覃师傅指导完成抄纸的队员下纸
在覃师傅的指导下,同学们兴奋地体验抄纸工序。手持竹帘在纸浆池中轻轻一荡,再平稳提起,一层薄薄的纸浆便均匀铺开。"看起来简单,其实力度和角度都要恰到好处。"成功掌握技巧的同学兴奋地说道。整个过程中,覃师傅始终面带笑容,他娴熟的动作和热情的态度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师生。

宣讲队与覃吴祥师傅的合影
覃师傅对同学们的到来感到十分欣慰:“你们以后有时间了再来啊。”此次探访,同学们用镜头记录下了造纸技艺的流程,不仅让青年学子触摸到非遗的温度,更让古老的造纸技艺在与青年的对话中,悄然播下了传承与创新的种子。
一审一校: 黄梦觉
二审二校: 史 渊
三审三校: 王布云